2010年7月,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中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安全生产方针及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均表明了事故预防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如何运用预防原理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呢?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进行。 一、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海因里希法则告诉我们,同样的事故发生多次,终将造成人员伤亡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无小事”,不能以为是小事而忽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否则必将酿成大祸。 二、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追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大部分是安全管理工作薄弱所致。有的是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有的是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不力、形同虚设;有的是安全管理体系运转不畅,政令不通、执行力不强等。这些问题给安全工作埋下了严重隐患,导致许多事故的发生。 三、3E原则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等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可具体分为四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可采取三种预防对策。 1.技术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是以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预防事故发生及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最佳安全措施。 (1)“四新”技术 运用“四新”技术,减少人的劳动强度及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几率,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安全技术方案 根据工程项目施工难易程度,按照安全、可靠、先进、经济、适用的原则编制合理的安全技术方案,用以指导和组织施工,确保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序进行。 2.教育对策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企业必须在各类人员进场后对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根据工作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每天上班前还应进行班前安全讲话,对于特种作业操作人员,须经相关部门培训考核发证后方可从事特种作业。开展各种员工技能培训及安全教育工作是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有效途径。 (1) 三级安全教育 三级安全教育是我国多年累积、总结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对从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使其具备本岗位工作所需的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的知识和能力。三级安全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是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 (2) 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任何工程项目开工前都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班前讲话 通过开展员工班前安全讲话活动,检查班前防护用品佩戴情况,讲解当班工作内容,让员工了解当班作业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减少施工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强化安全意识,宣传安全理念,形成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